close

      所謂「聽覺媒體」,是指為了教學目的,以聽覺感官來記錄資訊與傳遞資訊的的媒體或是資料形式。它所包含的範圍非常廣泛,最常在教學中使用的聽覺媒體包括錄音帶、光碟、廣播等。本文介紹聽覺媒體的特性、在教學上的應用方式、以及製作聽覺媒體教材時應注意的事項等。

一、無線電廣播

無線電廣播
意義 ‧分有調幅AM和調頻FM兩種電波波段
特性 ‧具有立即性和時代性,播報即時新聞
‧接收設備省電、價廉
‧廣播節目製作容易,收聽節目不必付費
‧收音機可以隨身攜帶、隨處收聽,不會干擾他人
‧廣播節目普及性和快速性
限制 ‧只能傳播聲音、不易控制學習者的集中力
‧教學時間只能單向溝通,和學習者較少互動
‧廣播節目的時間並不完全能配合教學時間
‧沒有預聽和覆聽的功能
教學應用 ‧為特定組群製播的廣播教學節目
‧為空中學校學生製播的教學節目

二、有線播音

有線播音
意義 ‧全國學校應裝設於教室或走廊的播音系統
特性 ‧可以全校性的使用公佈事項
‧運用語文練習、新聞轉播等功能
‧協助社團組織活動、協助教師製作聽覺媒體


三、錄音媒體

錄音媒體
種類 ‧唱片、雷射唱片(CD)、迷你音碟(MD)
‧錄音磁帶(盤式磁帶、卡式磁帶、匣式磁帶、數位錄音帶)
優點 ‧錄音帶使用過,可以洗掉重新錄製
‧錄音帶價錢便宜,方便攜帶
‧使用操作簡單,適用於全班或個別教學
‧比印刷媒體更能呈現刺激性的語言訊息
‧協助視障學生學習,促進知能發展
‧不限課堂內使用
限制 ‧必須依一定順序播放,必要時可倒帶、重新錄音
‧屬單向傳播,較無與學習者互動
製作過程 ‧擬定時間分配
‧發聲人員的選擇
‧音樂的挑選、音效的配合

資料來源:國立教育資料館

  

教具與輔助媒體的分類與分析

我們簡略將教具分為四大類,分別為視覺、聽覺、視覺綜合聽覺、觸覺。在分類可能會有所重疊。

  

視覺性輔助媒體和教具:

      首先介紹視覺性的教具,顧名思義,此種輔助媒體的使用在吸引學生的目光為主,最常出現的有七種,分別是字卡、大字報、圖片、學習單、投影片、幻燈片、多媒體。在介紹時,我們會以配對的方式來呈現(輔助媒體/教具),為避免混淆我們先舉例說明呈現方式:字卡/(磁鐵條),在“/”前面是指輔助媒體,後面是指出現的教具,當括號“( )”出現時,表示這個教具不一定是必要的,但是常常伴隨出現。如果“/”沒有出現表示此種教學輔助媒體可以單獨出現。

1.      字卡/(磁鐵條):這是傳統上最常見的,一般都應用在語文和社會科方面,使用的方式是將所要傳達的訊息寫在字卡上,通常都是精簡文字表達出重點。

  •  優點:是以主題式呈現,所以學生一看到字卡,就知道主題重點是什麼,而且可以在呆板的黑板上裝飾不同的色彩,對學生視覺上的刺激很大,可以吸引注意力
  • 可能的問題:字型、大小、花樣及擺放位置都可能影響效果,尤其是擺放位置,如果事先沒安排好位置,整個版面都會被破壞,而且雜亂無章,如果只是拿在手上沒有貼在黑板上,一用完就收在桌上,對學生視覺刺激效果不持久,。至於字型、大小及花樣,這是比較簡單的問題,一般老師或是提供教具的廠商在製做教具的時候,都會特別將字體放大,花樣也做的很美,不過要注意,內容花俏固然可以吸引學生注意力,不過太過火的話,會使學生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字卡上,忽略其他課堂上所提到的內容。另外,老師自製字卡還要注意一點,就是字體顏色和字卡底色的搭配,因為老師在製做教具的過程,往往是以自己的觀點來做,常忽略字卡使用的對象是學生,看的人也是學生。

2.      大字報/磁鐵條:任何科目皆適用,使用方式是將授課內容寫在大字報上,通常是用來做活動。

  • 優點:不若字卡那麼小,所以上面的內容可以更精細,而且大字報的規格較大,放在黑板上也比字卡更搶眼,學生想不注意都難。另外,直接貼上大字報介紹,老師可以省去寫板書的時間。
  • 可能的問題:如果上課或在帶活動時,有其他資訊需要寫在黑板上,很有可能會被忽略,因為焦點都在大字報上。而且像之前所提過的字卡一樣,在製做上都可能出現問題,例如字體大小,顏色搭配,版面配置,一旦在視覺上令人覺得不舒服學生就會沒興趣,反而覺得礙眼。

3.      圖片/(磁鐵條):適用範圍廣泛,使用方式因科目而異。圖片細分為圖畫,照片,海報, 和圖表。

  • 優點:色彩鮮豔、引人注目,使所講述的內容更具體,描述更精確,印象更深刻。
  • 可能的問題:同樣又牽扯到大小的問題,如果太小的話,後方同學可能看不清楚,而一直挪動自己的身體去遷就圖片,自然而然注意力就不同集中,還有一些教師可能會將圖片傳下去,這樣效果更不好,傳到圖片的學生必需一邊聽老師上課,一邊看圖片,這樣學生學習的效果會變差,而且後方等待圖片的學生也會心浮氣躁。再來圖片的選擇也可能造成問題,如果圖片無法配合上課內容,只會讓學生更混亂。

4.      學習單:使用範圍廣泛,大部分用在做活動上。

  • 優點:老師在引導活動時,學生可依據學習單上的內容,比較不易失去方向,而且學習單還可當成回家作業,而且人手一張,老師可確定學生的參與性。
  • 可能的問題:學習單在製作上比較沒有字體大小花樣的問題,但在引導活動的部分必需特別小心,如果句意不清或內容混淆,會使學生無所適從。

5.      投影片/投影片(雷射光筆/教學棒):使用範圍不若圖片廣泛,而且投影片的使用必需配合到教具(投影機)的使用。

  • 優點:應用到現代科技,無論內容有多少,都可成一張張的投影片,而且保存比紙類教具更長久,另外,在講述時如果需要加入一些新資訊,只要直接在投影片上書寫,不需要使用到黑板。
  • 可能的問題:先前提到使用的投影片必需使用投影機,而使用投影機時,為了讓效果更好,通常老師會將教室前排的燈關掉,時間一久,學生很容易打瞌睡。另外,在加入新資訊時,雖然可以直在書寫在投影片上投影出來,如果要書寫的東西太多,就一定要使用黑板,這樣一來就必需將投影機關掉,然後開燈,再開始書寫在黑板上,若要繼續使用投影片,又要打開投影機,關燈,一來一往之間,浪費時間又影響學生情緒。使用投影機也有許多技術性問題,例如焦距不清,投影位置不正。投影的布幕比較高,老師可能沒辦法用手去指到內容,所以老師要事先準備好光筆,才能指到較高的部分,最後是機械性問題,老師可能知道如何使用,但不知道如何修理,一旦機械出現問題,老師的步調就會被打亂,老師可能花個三五分鐘試著去修理投影機,不論有沒有修好,這些時間的浪費,可能使學生心情浮躁,或覺得無聊,打罵吵鬧,如此一來,老師又得花時間維持秩序,拉回學生的注意力。

6.      幻燈片/幻燈機:將圖片或是照片縮放在幻燈片,透過幻燈機來播放。

  • 優點:因為與上一項投影片相似,所以優點也非常相似。
  • 可能出現的問題:同樣地與投影片相似,可能出現的問題也大同小異,所以不多加贅述。

7.      多媒體/個人電腦 和單槍投影機:這種教學媒體是在科技較發達的現代所產生的,使用範圍廣泛,使用前一定要熟悉製作及播映方法。比較常用的是Power Point Flash.

(1)Power Point/個人電腦 和單槍投影機:

  • 優點:不像投影片單調,可以加上背影和動畫效果,讓整個畫面更生動,而且事先安好順序,在播放時,不用害怕順序亂跳,輕點一下滑鼠,就可輕鬆換到下一個頁面。
  • 可能的問題:科技類的產品都有其限制,尤其是技術上和機械上的問題,當苦心製造的成品要播放時,因為電腦或單槍投影故障,一番心血就白費了,心情難免受到影響,上課的氣氛也會被打亂。此外,和使用投影機同樣的問題也會出現,教室的燈光會影響投影效果,所以前排的燈,一定會關掉,這時,學生可能會想睡覺,而想認真抄筆記的人,因為燈光微弱而無法看清楚自己的字,筆記就亂抄一番。知道如何製PowerPoint並不代表能夠做出好的作品,不論無品多麼亮麗,多麼搶眼,如果忽略了內容,會使學生模糊焦點,這樣一來,上完課後,學生只記得PowerPoint很漂亮,至於內容是什麼就不清楚了。

(2)   Flash/個人電腦和單槍投影機:簡單說,這是一種製做動畫的程式,在使用時必需配合個人電腦和單槍投影機。

  • 優點:由於是以動畫的形式呈現教學內容,學生比較容易將內容串連,感到混淆的可能性會降低。
  • 可能的問題:由於flashPowerPoint一樣,都需要透過電腦和單槍投影才能播放,所以遭遇的問題也很類似。而且製做flash時,需要具備專業知識,如果從來沒接觸過flash的老師,可能需要一段時間的學習,才能製做出精良的作品呈現在學生面前。此外flash也可分類至視聽類,因為播flash時,通常會加入音效,所以在視聽類中,我們會再詳加介紹flash

 

       此外,還有許多輔助媒體和教具並未被提及,在這裡,我們繼續補充說明,屬於視覺性的輔助媒體還包括文章、漫畫、平面廣告、新聞資料、錄影帶、電腦(網路),角色扮演。視覺性的教具包括教學棒。雖然在此分報告中,並未將所有教學媒體與教具呈現出來,我們仍希望能使教師對輔助媒體與教具有基本的認知。

  

聽覺媒體教材教具

此部份依著 音樂-廣播-朗誦、對話、講演(小故事)-口號 的順序分門別類並針對其特色進行分析、舉例、並提出潛在的弊病。

1.音樂:教師可以充分善用歌曲音樂配合相關的教材內容提高趣味度;若以語言科為例,教師更可依特殊節慶,藉著歌曲教唱增進學生對本國、外國文化的認識。例如:萬聖節-Jack’O’Lantern

2.廣播和演講:讓我們承接第一點,若仍以學習第二外語的學生而言,不斷收聽廣播電台的Speech, news, debate, talk show, 是非常重要的,他們藉此為自己創造學習的環境。但就研討會、專題報告等等對都具有啟迪整體學生的心智,助其心智身健全發展。

3.朗誦、對話、講演(小故事):當教學情境趨於呆板、沉悶,或學生無法馬上靜下心時,可試著請學生靜坐闔眼,僅由老師朗誦小品文、或閱讀文章、或老師分享人生經驗,不論是為了讓學生靜心、或變化教學的節奏,都可收班級、課堂經營之效。另方面,我們會取用朗 誦、對話、講演(小故事)三部曲,是依據P-P-P理論:老師示範 (PRESENTATION)、學生練習 (PRACTICE)、學生創作 (PRODUCTION);舉第 二外語的習得為例,一開始,教師示範閱讀朗誦課文或對話,學生必須專心聆聽,並留意發音(PRONUNCIATION)、音調(INTRODUCITON)、意思(MEANING)、如何使用(USE);到第二階段,教師引領學生反覆模仿(IMITATION)、練習(DRILL / PRACTICE),最後,就是學生創作(PRODUCTION)、角色扮演(ROLE-PLAY)等等。

4.口號:

  1)  “口號 只是一個籠統的代名詞,此部份所講是在實行班級經營,當我們想獲得全班的注意,欲表達意思,傳達學生認同的紀律、規則時,教師和學生的習慣默契可發揮很大作用。例如:在童軍露營時,一但有人說:「最高品質-」便定會有人回應:「靜悄悄!」指揮者如此一來,可迅速獲得全場的注意,亦可避免因喊:「安靜!」讓學員有被責備的感覺而弄壞氣氛。

  2)    另方面,導師和班級學生相處一久,會不知不覺建立笑話、歇後語、或藏詞的我不說,你懂!的班級默契。例如:老師說:「宣統三年──」,即表示「快完了!」學生一聽,不免莞爾一笑。

  

視聽覺媒體教材教具

即便第一部份和第二部分提及視覺和聽覺在教學上的輔助角色,但那都只是單方面的,相較之下,視聽媒體結合兩者的優勢,發揮最大的功效,從日本學者末武國弘的研究(表一),我們可一虧其影響差異。此部份將依著 影片-動畫FlashPowerPoint 的順序分門別類並針對其特色進行分析、舉例、並提出潛在的弊病 (記得-所有的方法不是十全十美、不是放諸四海皆準的)

使用方法

記憶保持率

3小時後

3日後

只用耳聽 (口述法)

70 %

10 %

只用眼看 (觀看法)

72 %

20 %

既用眼看又用耳聽 

(視聽方法)

85 %

65 %

(表一 末武國弘之訊息保持資料研究 1977 )

1. 影片:例如老師配合班級經營的課程,讓學生觀賞春風化雨系列影集等等。但若發生學生求知慾望低,而不願認真觀賞或直接趴下睡覺,教師或可採取:告知學生這是考試內容、播放前提示學生有哪些重點,讓他們有所目標、影片若有笑點,亦可講到一半,誘發動機並要學生自己去發現等等。

2. 動畫Flash教學網站(班級經營網站):這不僅能吸引孩童的注意力和興趣,更可以延續上課內容,發展課後活動;對學習第二外語的兒而言,更可為其在缺乏English-speaking environment內創造能沉浸英語世界的機會(外國人發音-認識音標、矯正發音)。然而,動畫Flash製作者要留意莫過於花俏而模糊學生焦點。

3.      PowerPoint:教師能夠清楚有條理地將課本內容、知識交予學生,將板書時間留給學生思考、發問、筆記,且若要回顧之前學過的亦非常方便,不會因擦掉而無法找尋。PowerPoint在製作時,我們要留神對象是誰;而進而配合他們注意力集中時間速度版面等等;課堂上太過依賴PowerPoint亦會影響老師和學生的關係。

 

 

觸覺性教具

       接下來介紹觸覺性教具,學生可透過身體對教具的碰觸或操作而對所學事物不管是抽象或非抽象的有具體的概念及經驗進而能幫助學生融會貫通教材內容或長久記憶之。適當地運用此類教具不但可以增進學生對所學事物的基本構造,組成成分,運行模式或使用方法等產生深刻的印象及真實的立體感外,也能吸引住學生的目光,引發他們的學習動機及興趣並帶動整個班級的學習氣氛,進一步能增進學生的學習的效果及效率。觸覺類教具主要能分實物及模型兩大類,下列則是它們的簡略介紹:

1.      實物:實物類教具,固名思義,便是是老師所教的事物或內容直接等於所使用的教具。例如,一位英文老師藉由學生對真實水果的的碰觸甚至是直接品嚐它們來進相關英文字彙的教學。

  • 優點:幫助學生集中上課的注意力,且藉由真實體驗,學生能對正在學習的事物產生深刻印象,而更能長久記憶之或連結到相關的課程內容甚至能正確運用所學的知識。此外,實物教具還能幫助教師構思課堂上的教學活動,使教學更多元化,更具活潑性進而增進師生之間的互動,拉進彼此間的距離以及增進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內在動機。
  • 可能的問題:如果學生接觸、操作或使用實物時,情緒過於高漲而忽略了學習的重點及老師教學的內容。因此老師在設計此類與實物教具有關的課程時應加以防範此類情況的發生。比方說,老師可發學習單給學生,要他們研究某實物的特點等,以避免迷失學習的方向。

2.      模型:模型類教具是真實的事物的擬態,二者的大小比例及組成的成分也可能不同。

  • 優點:此類教具雖沒有實物類教具那般的真實實在,但卻可避免實物類教具可能帶來的缺點,並具備實物教具各項輔助教學的優點,再者可重覆使用,因此,模型教具非常經濟實惠,且廣受一般教師的喜愛。此類教具的運用範圍很廣泛,從醫學,如人體模型保健,如CPR的真人操作模型建築,如屋體模型技藝,如美髮科的假人頭到一般小學及國高中的專業科目,如地理的地形模型,物理的原子構造 模型等,應有盡有。
  • 可能的問題:與使用實物教具時的情況類似,所以可能出現的問題也差不多。在此不多加贅述。唯一的差別,大概是學生對所學的事物印象等級的差別。一般而言,學生實體教具的印象比對模型教具還深,可能是真實感程度上的差別吧。但模型教具勝過實體教具的地方也很多,如可重覆使用,經濟實惠,可具體顯示出實體模型無法呈現的抽象概念等。

 

其它教學活動輔助性教具

1.      手按鈴手搖鈴及碼錶此類教具主用在計時提醒活動開始或結束或者搶答比賽時用

2.      教學棒及雷射光筆:可幫助教師清楚地在黑板、白板或大型布幕(如使用PowerPoint時)上指出正在上的課程內容所在,使學生更能專注聽講學習。

3.      磁鐵條:通常用在固定字卡、大字報、圖片、地圖等平面視覺性教具於黑板上。

4.      哨子:通常用於指揮、集合學生的注意力以便宣布某事等,當然也可與碼錶合用於計時上

 

資料來源:原設計者-彰化師大英文系93級張婉琪、95級李如婷、成悅滋/班級經營資訊網

 

 

我的看法:

              會收集第二份關於班級經營及教具的使用類別起因於跟我們將來要當老師較為相關,教具是一種輔助教學的工具,如果使用不當的話,不但無法增進教學品質,反而會降低教學品質,想要善用教具,必先了解教具的特性及可能發生的問題,老師們可根據自己教學上的需求及學生的特質,個性來選擇適當的觸覺性教具,並靈活善用於教學活動上,使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視覺性教具的訴求為吸引學生的目光,所以老師在製做和選擇教具上,都會傾向花俏,不過太過於花俏,可能會使學生的注意力全部放在教具上,老師反而成為配角,在使用教具時,必需認清,教具是一種輔助教學的工具,在課堂上的主角是老師。視覺性教具在製做上有一些通病,例如先前提過的字體、大小、顏色,配置等等……。老師應注意,教具的使用是為了讓學生了解某些內容,受教者是學生並非老師本人,所以在完成這些教具之後,不應馬上使用,應該以學生的角度去檢視是否有那裡需要改進,最後再應用在課室上,不過,是人都會有盲點,所以當老師做過所有檢查後,應用時依然有問題,不必灰心氣餒,經過幾次錯誤的嘗試,老師的教具可以更完美。

              聽覺性教具在教學上聽覺媒體的應用須依學習者的能力及特色,教材須是可理解的,尤其我們知道聽的速度比看的速度慢,教師應放慢速度,避免讓學生備感壓力。聽覺媒體只是輔助教學,切勿讓學生及教學的目的被模糊化;例如:故事錄音帶是以內容為主,若背景音樂太大聲或極具吸引力,便會影響學生的注意力等。以上是看完這段資料後的結論和探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Ting 的頭像
    Ting

    Sunny Day

    T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