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新視覺媒體趨勢-裸眼3D立體顯示

 

     想要看3D立體電影就一定要進IMAX電影院嗎?還是只能到主題樂園裡的立體劇場才能感受到3D擬真的震撼?在裸眼3D立體影像軟、硬體應用系統研發已投入11年努力,也是國內唯一研發相關技術的愛爾得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的王俊貴先生,他堅信3D立體影像的製作與使用其實是可以非常簡單、容易地在個人電腦上完成,而愛爾得近年來的成品也證明了他們的理念。

      一般人對於3D立體的印象大多源自於科博館或天文館中的立體劇場,和觀賞時需配戴的「偏光鏡」、「紅藍眼鏡」,而裸眼3D立體強調的則是免去眼鏡這些外物,和那些龐大昂貴的放映設備,取而代之的是液晶螢幕上一片薄薄的光柵片和應用軟體,就能輕鬆的享受家庭3D劇院。


除了個人視聽享受外,裸眼3D立體顯示技術對於現今的工、商業也將發展出全新的展售方式,甚至學術資料的紀錄與傳承也都將因為這項改革,能有更進一步的發展。目前屏東的海生館便利用了此技術做出了接近就會跳躍的海豚影像看板,在美國的Les Vegas也有很多這種引人注目的廣告招牌。

     而另外一個與我們在座藝術大學學生息息相關的則是在藝術創作的運用方面,當發展出好的傳播媒介時,我們是否準備好了精采的內容呈現給觀眾。裸體立體顯示只是一個方式,當有了這麼一個3D的平台時,我們能應用出怎樣的藝術呈現手法?廣電系的要能製作出新形式的節目內容。多媒系的要創造出更精緻的動畫或影像…諸如此類。

     別人常會說唸藝術沒有用,但是好的創意及內容是不會寂寞的,就拿現在一個以3D畫面精緻為主打的知名線上遊戲來說,據統計這個遊戲目前全世界擁有1400萬個玩家,藝術經由這樣特殊的呈現便能成為一種商機,唸藝術的也有可能成為下一個比爾蓋茲!

資料來源:愛3D立體國際機構網頁

 

視覺傳播,讓我們「看得見」!  作者:沈文英
     自古以來就有傳播,而人類的傳播歷程有許多並非全靠文字及口語來完成,乃是透過視覺影像或視覺符碼來完成。到了21世紀的今天,人類對視覺符號的仰賴尤深尤烈。影響所及,連口語符號也常常隱含豐富的視覺意涵。譬如我們在旅行過程中常常找尋的,已然不純粹指稱旅遊服務中心(information center)此一英文單字的縮寫,而是已提升到一個視覺圖徵(icon)的層次。當然,當今隨著網路媒體的通達而方興未艾的火星文,更是這種圖文不分的最典型例子。在近代傳播的過程中,人類更運用了許許多多的電子媒介來幫助溝通。隨著傳播科技的發展,電子媒介的演進日新月異,人類視覺訊息的傳收益形便利,視覺傳播的重要性也更顯突出。以電視這一個重要的視覺媒體來說,其正式播出營運不過是1930年代的事情,但是不到100年之間,隨著有線電視、衛星電視、數位化電視的發展,未來,將有更多網路節目成型,光從電視這一個視覺媒體之蓬勃成長,就可以感受到視覺傳播對人類生活之影響深遠。很顯然的,以往傳播研究領域偏重於文字及口語的方向已有所不足。有鑑於此,人文學系開設的這門「視覺傳播」課程,不僅希望有助同學承接原有相關傳播理論,如新聞學、大眾傳播學的基礎,也希望對其他傳播學類的修習能收相輔相成之效,甚至對其他系科相關領域的課程亦能有所幫助。唯視覺傳播是一門「成長中」的學門,有著豐富的面向,因之,什麼是視覺傳播?究竟應如何定義?應包括哪些範圍?實難有一定論。本課程從相關理論及研究中,針對空大學生需求,將之分為上、下兩篇,上篇為「影像篇」,下篇為「視覺篇」。以下提供數點建議供同學於學習過程中參考:

一、內容之探討,可從不同層面切入
(一)從傳播的角度出發
還原視覺傳播的「傳播」本質,並瞭解視覺傳播與大眾傳播的關聯及區隔。
(二)從視覺的角度出發
不要忘了視覺對於視覺傳播的絕對重要性。舉凡視覺認知、視覺心理、視覺媒體、視覺藝術、視覺美學、視覺設計等都是支持這個學門非常重要的理論基礎。
(三)從媒體的角度出發
傳播過程中,媒體是傳送訊息的重要載體,視覺傳播亦然。故本課程亦廣泛涉及視覺媒體之探討,上篇以電影為主,下篇主要為二度空間再加上影視媒體。對於這些媒體之本質與特性的掌握,應能幫助「視覺傳播」的學習。
(四)從影像、符號的角度出發
隨著傳播科技日新月異,各式各樣的視覺影像或視覺符號透過各種媒體湧現在我們眼前,這些視覺符號帶來什麼訊息?對我們產生什麼影響?我們又如何透過這些媒體訊息去影響別人、與別人溝通以達到傳播的目的?這些都有賴我們去觀察、解讀、過濾、分析各種視覺影像或符號,進而能使用規劃,或進行設計,或形成策略。

二、建立自我學習的目標
     或許有些同學會懷疑為何要學習「視覺傳播」?要如何運用「視覺傳播」?我們可以從傳播者、設計者、觀者3種不同的角色來尋找答案:
◎傳播者
*掌握視覺傳播的過程中每一個影響因素。
*擬定良好的視覺策略。
*做最有效的溝通。
◎設計者
*善用媒體。
*運用視覺元素。
*充分掌握觀念及技巧。
*作品達到視覺傳播的效果。
◎觀者
*增進視覺傳播的知識。
*增進視覺經驗、視覺素養。
*對於傳播訊息能有所觀察、有所體會及反省。
    

     在這充滿視覺意象的現代生活中,視覺經驗成了我們生活經驗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仔細體會我們每一天的生活內容,可以發現每個人都有機會扮演傳播者、設計者、觀者的角色。身為本課程的學習者,同學可以依自我修課目的,選擇自己有興趣的面向切入。我們唯有加強自己的視覺素養、視覺能力,才能過濾、篩選每天舉目可見的,透過各種媒體呈現的各種視覺符號,並汲取其中的視覺涵義。當我們的視覺經驗愈擴展,我們從視覺表現所獲得的智能也愈多;相對的,當我們的視覺能力愈高,我們可獲得的視覺經驗也愈豐富多變,並能更深入理解訊息意涵。  

     本課程就某種層面來說,即是增強與訓練我們的視覺素養及媒體素養的能力。要「看得見」是一種需要努力與訓練才會發生的行為,更是需要運作心理及智力的活動。另外,透過學習,我們也應當更懂得如何掌握視覺媒體、視覺訊息去進行溝通。相信同學在這學期的學習當中,或許會發現,過往某些原本會「視而不見」的東西,現在卻有了更深一層的意義,能「看見了!」這才是傳播,才達到視覺傳播的目的!

三、善加利用學習管道增強視覺傳播的學習
     本課程涵蓋範圍跨越了傳播、心理、設計、媒體等主要的領域,不過它的內容在許多層面與實際生活其實是相當貼近的。為了讓同學更具體的瞭解,我們不論在課本或電視教學,都儘可能的引用許多實例來輔助說明。以教科書撰寫內容而言,其中穿插了超過百幅精心挑選及繪製的影像及繪圖。
以電視節目製作來說,平均每講次用20至30幅繪圖,甚至近50幅之多的規模,在可能的製作條件下,儘量做到以圖示意。也親訪了在視覺設計各有所長的學者專家,以其親身實例帶領同學探索這個領域。例如:
◎雕刻家許禮獻
從雕刻的角度來談視覺基本元素的掌握及作品的形成。
◎裝置藝術家吳瑪俐
從其所設計的裝置藝術,帶領我們體驗及思考視覺經驗。
◎服裝設計師林國基
以其所設計的服裝為例,說明色彩的運用及色彩的視覺經驗。
◎電視節目製作人鄧潔
以公共電視金鐘獎兒童節目「別小看我」為例,鉅細靡遺的傳達電視節
目的企劃創意、表現方式及策略運用。
課業輔導視覺傳播

     除了這些較具代表性之專訪,尚有其他外景的拍攝,再加上「影像篇」大量的運用電影片段來解說,本課程的視覺輔助教材相當豐富。此外,為了方便同學印證「影像篇」所學,特別訂購系列經典電影及相關圖書,存放於校本部圖書館視聽教室及圖書室。這些費時費心之努力,無非是希望「視覺傳播」這門課程更有「看頭」,能鼓勵同學藉由實際的觀影經驗,對照教科書中的論述,以求增強同學的學習效果。譬如有的同學可能對義大利「新寫實主義」有興趣,不妨借閱「單車失竊記」來觀賞,或許還可以與台灣新電影的重要導演侯孝賢的一些代表作品相對照,很多同學在經歷「視覺傳播」的學習過程後,往往都能提出自己獨到的看法觀點。因此,同學自學時,除了教科書之外,應準時收看本課程之電視教學,並多利用空大所提供之視聽圖書來尋寶,以加深學習效果。
另一方面,這些實例也提醒我們,當所學運用在實務上時,會因每個情境、每個設計的發展及原而有所不同,要在課文一一列舉或說明幾乎是不可能的。比方說我們所提到的視覺設計的元素及視覺構成的主要原則,要掌握的還有很多,且因每個個案所使用媒體、目標、對象等有所不同,比方說,雕塑與電視的視覺元素和構成乃至觀看環境便有所不同,這些解析判讀能力相信會隨著同學的學習而成長。

四、更深入、更廣泛的充實相關知識
     因為篇幅的關係,本課程仍有許多未能容納進來的內容。有興趣的同學可以更為深入也更為廣泛的去探討。同時我們也建議同學多參考一些坊間其他的書籍,像是:視覺心理、視覺認知、藝術欣賞、視覺設計、媒體解讀、媒體應用、視覺藝術、視覺美學、視覺設計,再加上以傳播為主的相關理論的書籍,定能幫助同學進一步的深耕。最重要的是,在學習的過程當中,希望同學抱持著輕鬆愉悅的心情來學習這門課程,從一幅畫、一個展覽、一個街頭藝術、一個藝評、一個廣告、一個電視節目、一場電影開始,一方面欣賞,一方面逐步的印證所學,舉一反三,與同學交換訊息、與親友分享所得,自然而然的加強這方面的學習能力。同學將發現,其實這並不是非常困難的事。因為這些視覺展演,除了一些需要固定場所、固定時間之外,可以說是到處充斥在我們的生活周遭。一旦同學跨出了這個門檻走出去,將會看到更多的、更豐富的視覺世界在迎接我們,也會「看得見」更多!

放映性媒體

一、 透明片(transparency)

將非放映性媒體分成靜畫、圖表、實物和模型等,以下分別介紹其特性。

透明片
意義 ‧指在銀幕上呈現靜態影像的媒體。
特性 ‧透過透明片易表達概念、大綱、過程、圖、表等。
‧使用者可以控制內容出現的速度。
‧透明片可自行製作,替代板書,節省教學時間。
‧透明片投影機操作簡單,只需打開電源、對準焦距即可。
製作過程 ‧製作底稿
‧實際製作(直接繪製、影印機製作、紅外線製作機製作)
‧加色彩與偏光紙或加框
使用要點 ‧使用良好品質的透明片
‧面對學習者,不要面對銀幕
‧善用漸進效果
‧避免過多手部動作,造成銀幕上的干擾。
‧逐次或一次呈現教材內容

二、 幻燈媒體

  幻燈捲片(filmstrips) 幻燈單片(slides)
優點 ‧每捲有一個中心主題
‧連續性、故事化的特點
‧不易散失,費用低廉
‧具統整性,形成具體概念
‧隨時或事前組織主題,靈活運用
‧可隨時增減,配合教學需要
‧製作較容易
‧可隨學習者程度調整。
限制 ‧每畫面都有次序,較無靈活性
‧沖洗失誤,則必須重新製作
‧可臨時組合,致使內容不統整
‧幻燈單片容易散失
製作過程 1.計畫2.拍攝3.沖洗裝框4.配音5.同步與溶合6.拷貝
(因拍攝順序固定,可省略編輯)
1.計畫2.拍攝3.沖洗裝框4.編輯5.配音6.同步與溶合7.拷貝
使用要點 1.將內容包括片頭片尾拍成一片。
2.將單片順序在片框標明
3.在捲片前後留空白段,供上下片
4. 拍攝順序要正確,否則須重來
5.拍攝完畢送交沖洗室,說明不需加框,以免做成幻燈單片。
1.準備工作
單片使用需與課程內容相關、需遮光設備
幻燈放映機之鏡頭宜與銀幕垂直。
2.放映當時
使用幻燈時間不宜過長
幻燈放映如採前置銀幕方式,避免安排書寫活動。3.放映後
將銀幕、幻燈放映機,收藏妥當

三、 多影像

多影像
意義 ‧多影像指一個或數個銀幕上同時放映出兩幅以上的畫面;而多媒體是指同時使用幻燈機、電視機、錄音帶等多種媒體。
特性 ‧能引發觀賞者動機與情緒反應
‧訊息容量較其他放映性媒體大
‧可在最短時間內壓縮最多數量的訊息
‧同時使用多種媒體,效果較單一媒體來的有效
製作過程 ‧先計畫了解製作多影像的目的
‧拍攝所需的影片並沖洗加框
‧依腳本選擇,將換登單片按順序排列
‧選擇音樂、旁白配合主題
‧控制多影像畫面更換的技術
‧複製拷貝以便存檔
使用要點 ‧可以在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銀幕,呈現寬廣的主體
‧可以以不同角度或距離呈現主體或比較主體
‧對抽象的概念,用不同的視覺化影像加以圖示
‧結合動作與靜態的圖片說明
‧在數個銀幕呈現連續動作
‧強調主體與部分主題的關係

非放映性視覺媒體

一、 非放映性視覺媒體的種類

將非放映性媒體分成靜畫、圖表、實物和模型等,以下分別介紹其特性。

(一) 靜畫:

靜畫
意義 指照片或圖片,最常用於教學中的靜畫,有照片、書籍、雜誌以及教學用的放大圖片等。
特性 靜畫是費用低廉,比其他的媒體更能做長時間的呈現。
‧靜畫可運用不同方式,廣泛用於各科教學並適用各年齡層。
‧所有靜畫可作為評量學習的工具。

(二) 圖表

圖表
意義 圖表是平面的,通常包含語言和象徵性的視覺線索
特性 ‧圖畫:繪製或描繪而成的線條來呈現人、地、物和概念。
‧表解:分有組織系統表、分類表、編年表、一覽表、流程圖等。
‧圖表:圖表呈現是數字資料,也可以稱為統計圖表。分有長條圖、圖形圖、圓形或扇形圖、曲線圖。
‧海報:呈現線條、色彩、文字等視覺媒體組合。
‧漫畫:以幽默或諷刺性的手法,繪出真實的人或事。

(三) 實物

實物
意義 實物意指真實的東西,由直接而具體的經驗,引發學習動機。
特性 ‧實物的斷面:拆卸機器一面,以觀察內部構造或運作。
‧標本或樣品:將真實的動、植物或其部分保留以便觀察。
‧實務展示:蒐集成品,加上文字資料說明要點。

(四) 模型

模型
意義 意指真實的立體呈現,提供一些實物不能提供的學習經驗。
特性 ‧讓學習者觸摸、裝卸操作中,得到具體而真實的經驗。
‧模型是實物正確比例放大或縮小。
‧實驗或教學用的實物大模型,稱為模造(mock-ups),是將複雜設計或過程予以簡化。

二、 非放映性視覺媒體的保存方式

(一) 裱褙:分有橡皮膠裱褙、乾裱、護貝等方式。
(二) 護貝:在平面媒體覆上透明塑膠膜,防止刮傷或撕毀。
(三) 編檔保管:視數量和使用方式而定編檔系統,依教學單元不同來分類。

三、 非放映性視覺媒體的展示

如何展示非放映性視覺媒體如圖片、圖表等,可依觀眾的特性、視覺媒體特性、教學設備、教學目標等來製作分類:

(一) 粉筆板(chalkboard)

粉筆板
意義 最普通的陳列面,可用來繪上視覺媒體,幫助解說教學單元。
運用技巧 ‧書寫時握緊粉筆,勿發出擾人刺耳聲。
‧板書儘量整齊,在十公尺的教室中,都可看到書寫內容
‧用彩色粉筆強調重點,用投影機、掛圖配合教學。
‧板畫時,使用描繪輔助如尺以求正確。
‧ 從教室內各角度檢示粉筆板是否會反光。
‧教學時避免長時間在粉筆板書寫,背對學習者。

(二) 揭示板(bulletin board)

揭示板
意義 將簡短扼要訊息呈現出來,以裝飾佈置、激發學習動機、輔助教學三種功用。
運用技巧 ‧應考慮使用者的高度,以使用者眼部觀賞方便為原則。
‧圖文安排符合視覺設計原則,加強裝飾美化功能。
‧利用相片、製作圖解或現成材料來佈置。
‧內容可以介紹或追蹤教學活動及展示學生作品。
‧ 選定主題而後留白供學生抒發己見。

(三) 絨布板(felt board)

絨布板
意義 用三夾板、或厚硬紙襯底,上面覆蓋絨布作成。
運用技巧 ‧製作時,拉直覆蓋的布,用圖釘、大頭針固定。
‧絨布板放置位置及高度,考慮學習者的視線為原則。
‧使用絨布板應面對學習者,避免長時間面對絨布板。
‧絨布如使用一段時間黏性差,可用熨斗熨平。

(四) 磁鐵板(magnetic board)

磁鐵板
意義 與絨布板近似,板的表層經過金屬處理而非覆蓋絨布。
運用技巧 ‧在使用地圖、圖表作品可用小磁鐵板固定作品。
‧磁鐵板吸附力強,比絨布板平滑,操作簡易。

(五) 翻閱圖(flip chart)

翻閱圖
意義 將一組有關的圖表或文字以頂端固定方式黏在一起,實用、不昂貴的多用途媒體非放映性媒體。
運用技巧 ‧方便教學或站著演說者當場書寫重點或翻閱。
‧字體和視覺媒體要力求簡要。
‧將紙張固定,也可使用簽字筆等加強重點內容。

(六) 打洞板(peg board)

打洞板
意義 一種陳列板,適合用於陳列重的、立體的東西。
運用技巧 ‧凡佈告板用膠水、圖釘等支撐不住皆可考慮打洞板。
‧為增加背景效果,可用布覆在打洞板上,再掛上鉤環。

(七) 多功能板(multi-purpose board)

多功能板
意義 俗稱白黑板,白色光滑表面,以專用白板筆在板上書寫。
運用技巧 ‧多功能板通常裡層是鋼板,可作為磁鐵板之用。
‧也可充當放映銀幕,適合放映影片、透明片,也有「視覺輔助板」之稱。

(八) 展覽(exhibition)

展覽
意義 各種非放映視覺媒體的綜合陳列,放映性媒體也可作為展覽。
運用技巧 ‧展覽內容的任何一項目都是達到同一教學目標而安排的。
‧展覽品須有文字解說或其他說明。
‧ 安排適當的引導活動,運用燈光、音樂等來強調展覽品。

 


資料來源:國立教育資料館

 

我的看法:

    有句話『秀才不出門,能知天下事』,而這句話在這傳播科技發達時代,媒介迅速傳播的時代,幾乎已經能夠完全實現。就拿電視廣播的快速發展來說,影響人類、社會、國家和社會活動深且廣,這是因為電子傳播媒體的功能,可以突破超越時空疆界、種族、宗教與理念信仰。若是身為一個學校教師的責任是教育一班學生成為英才,那麼大眾傳播媒介就得負起千萬人的教育重責,因為它現在也是千萬人的『教師』。

 
     
電視之所以成為今日的強勢媒體,它的特性是使用我們所熟悉的影像和聲音當做是它的符號。這個傳播本質使得不論使用者年齡、性別、職業、居住地區、教育背景及閱讀能力為何,都成為電視的消費者。傳播學者指出:電視比無線電更能使觀眾產生參與感,更接近於面對面的傳播。電視能夠提供具體的圖像,使觀眾不易遺忘,電視可利用具體場面,刺激情緒設計及動人的鏡頭,來打動閱聽人的情緒反應等。

     從小到大接觸的視覺媒體中,除了電視以外的就非電腦莫屬了,對年長一輩的人來說彷彿現今世界是重新建構的世界,因為他們那個年代所稀有的,在我們這個年代是普遍到沒有才是很稀有的一件事!教室上課的用具從木板變成高級粉筆專用的黑板、可用簽字筆的白板進而再演進電子白板,中間的一切都靠著科技的日新月異,靠著研發人員一步步的集思廣益和研究實驗,才讓我們能享用這些得來不易的成果。就像以前靠著發明家發明出電燈、電器用品,從無到有,到現在普及到像是原本就應該存在的,應該是那個時代的人想也想不到的!

       既然我們有幸生存在這個科技飛躍發達的時代,善用這些資源學習對我們來說就應該是如魚得水、如虎添翼能夠學習的更多更好的,相信未來的世代也一定是前所未有的,讓我們一起期待,並好好享受視覺媒體帶給我們的好處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