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從設計說起

從鋼筆尖的研發到摩天大樓的興建、從口紅的製作到火車頭的建造,都需要經過設計的過程。從這裡我們可以了解設計的範圍是多麼的廣泛。如何把設計的廣大領域系統化?

  如果以人〔Man〕、自然〔Nature〕和社會〔Society〕為構成世界的三要素,那麼設計可分為以下三個領域:

視覺傳達設計:製作良好的訊息,以作為人與所屬社會問的精神媒介。
產品設計:製造適當的產品,以作為人與自然間的媒介。
空間設計:規劃和諧的空間,以作為自然與社會間的物質媒介。而這些設計所在的位置可以上述三要素為座標。
  設計是人們在環境中為了擴充自己,而將生理及心理機能延伸的系統,例如語言與符號〔文字〕即人與人之間的媒介產物,因此,這類媒介應屬個人與他人間的共有財產,使用這些記號可以溝通人與人之間的意念,也可以達成交換訊息的目的。

  眾多個人所集合而成的社會,並非是一個簡單的集團,而是一個組織複雜的複合體式的社會,如同以無數的有機物體形成一個具體而活潑的世界。如果這個社會不斷膨脹,則必須有一個完整的情報網,這樣才能順利的發揮功能。

  另一力面,環繞人類四周的自然界,是人類生活的場所,也是延續人類生命所需的各種物質和能量的供給來源。人類從自然界中擷取物質和能量以維持生命,也在其中發展各種活動。在這樣的自然環境裡,「設計」能更加牢固人與人、人與社會之間的傳遞功用,並給予物質、能量適當的秩序。

  在自然環境裡,亦需配合人類生活場所的空間秩序才具有意義,建築物、馬路等就是其中的要素。譬如旅館、飯店、住宅等居住空間,都是依環境和空間體系的狀況來決定。

  以下分別就「視覺傳達設計」、「產品設計」與「空間設計」作進一步說明:

※視覺傳達設計﹝二次元設計﹞

  以傳達資訊或消息為目標的視覺媒體設計即為視覺傳達設計。一般多採用平面型態,所以俗稱為「平面設計」。主要包括:標誌、字體、卡片、傳單、函件、海報、封面、小冊子等等,但視覺傳達也可以採用立體的形式,如展覽、櫥窗等設計即屬之。由於應用性質之不同,視覺傳達設計又可細分為傳播設計和商業推廣設計等基本型態。

  傳播設計:指以知識與觀念的傳播、或活動資訊的傳送為目的的視覺媒體設計。如藝文性海報〔音樂、舞蹈、戲劇、美術展覽、演講等藝術和文化活動海報〕、保健小冊、交通安全教育宣導等,皆屬於教育傳播設計。

  商業設計:俗稱商業廣告設計;是為了促銷商品或推廣服務所作的視覺媒體設計,例如報紙商業廣告、商品銷售現場廣告、廣告函件、商品包裝、商品型錄等,皆屬於商業推廣設計。

※產品設計﹝三次元設計﹞

  工藝產品設計是以創造完美的生活器物為目標的設計行為或方法,並能滿足人類精神與物質上的需求。凡足與牛活有關的各種器物小自杯盤、刀叉,大至傢俱、汽車、飛機、輪船等,均屬於這個範圍。由於製作條件均不同,產品設計可以區分為手工藝設計與工業工藝設計兩大類型,茲簡介如下:

  手工藝設計:是指有計劃的以手或簡單手工具來製作實用產品的設計行為;所得產品為手工藝品。手工藝的特色,主要在於手工與材料造形上所表現的特殊美感,以自然材料所設計製作的手工藝品,格外富於美好的感性特質,值得品賞與玩味。在工業機械產品充斥的僵硬環境裡,妥善應用美好的手工藝品,將可增添許多生活的情趣。

  工業設計:是指規畫以機械量產方式製造實用產品的工業設計行為;所得結果為工業工藝品或機械產品。工業工藝的特色主要在於量產,有統一的品質、規格、和最高的效率,產品適於大眾消費。在工商業繁盛,人口不斷增加,物資需求激增的環境下,大眾必須依靠工業產品生活,只要我們有能力判別選擇優良的工業產品,亦可滿足日常生活的需求。

※空間設計 ﹝三次元設計﹞

  空間設計是以營造理想生活空間為主的設計行為或方法。其涵蓋的範圍包括建築設計、室內設計、景觀設計等。

  建築設計:指依建築物的機能、結構、與形式所做的整體設計。主要包括住宅、學校、機關、工廠、商店以及宗教建築、紀念建築等。

  室內設計:是指建築物內部機能與形式的整體計畫。現代建築多採用工業設計方式,作可變機能的空間規畫,而依個別需要所採取的室內設計顯得格外重要,包括的範圍和建築設計相同﹝即住宅室內、學校教室、機關辦公室、工廠廠房內部、商店內部等設計﹞。

  景觀設計:是指以綠地、花草、樹木、水石等自然要素為主體的戶外遊憩空間規畫,其間常依需要而設置亭閣、牌坊、雕塑、座椅、遊樂設施等。

  除了以上所描述的設計領域外,若增加對時間的考量,則形成所謂「四次元設計」。其中包括表演設計﹝如舞台設計、燈光設計、道具設計、服裝設計等﹞、電影電視的美術設計、多媒體設計等項目。

資料來源:專欄作家-頑茿舞集副團長 夏工傑

 

視覺傳達設計

  視覺傳達除了靠我們的眼睛「看」﹝look﹞之外,還要靠大腦來「了解」﹝perception﹞。有一們學問專門研究人類從「看」到「了解」的過程,稱為認知心理學﹝cognitive psychology﹞。而有一門設計工作專門針對資訊傳遞與人際溝通所依賴的視覺介面,稱為視覺傳達設計﹝visual communication design﹞。視覺傳達設計如果運用人類的美感經驗並加強其中的藝術性,那麼更能打動被溝通者的心。如果進一步將視覺傳達設計數位化,並加上聲音效果和人機互動功能就是現在最熱門的多媒體設計了。


設計的意義與範疇


  設計是人類改善生活與美化生活的創造活動,兼具有實用和藝術的雙重價值。完美的設計可以使生活過得更安逸、更美好。生活與設計有著極為密切的關係,不論食、衣、住、行、育、樂等各方面,都需要透過卓越的智慧和設計創造,才能呈現出高貴、優雅的境界。設計除了追求實用、美觀與民族性之外,設計也講求經濟性,要合理運用資源,不浪費、不奢靡,以達到現代設計盡善盡美的境界。

  設計的範圍包含甚廣,如果以人〔Man〕、自然〔Nature〕和社會〔Society〕為構成世界的三要素,那麼設計可分為以下三個領域:產品設計、空間設計與視覺傳達設計等類型。


「設計」與人、自然和社會之關係

  產品設計﹝product design﹞是以創造完美的生活器物為主要目的,並能滿足人類在精神與物質上的需求。生活中有關的各種器物,如杯、盤、家具、汽車等不勝枚舉。

  空間設計﹝spatial design﹞是以營造理想的生活空間為主,其涵蓋的範圍包括建築設計、室內設計、景觀設計等。自然環境裡充滿著豐富的自然資源,眾生萬物得以生生不息,因此人為環境應該與大自然取得和諧,並且建立對環境的情感,進而提升環境品質,使我們在有情的世界中,追求和諧、美好的人生。

  視覺傳達設計是以傳送資訊消息為目標的視覺媒體設計,一般多採用平面型態,如常見的標誌、傳單、海報、書刊編輯等。此外視覺傳達設計也可以採用立體的形式,如櫥窗、展覽設計等多種項目。

視覺傳達設計 ─ 廣告設計

產品設計 ─ 腳踏車設計

空間設計 ─ 室內設計

問題:請將生活周遭所見之物,試著以設計的類型各舉幾個實例說明之。

 


視覺傳達設計


  當我們進入二十一世紀資訊發達的時代,傳達﹝communication﹞活動都有可能隨時隨地在我們週遭發生。就廣義的觀點,傳達包括一切影響他人之所有方法,如:文章、說話、音樂、繪畫、舞蹈等,以及人類所有的行為,其中又分為言語的傳達﹝verbal communication﹞和非言語的傳達﹝nonverbal communication﹞。

  視覺傳達是屬於非言語的傳達﹝nonverbal communication﹞的一種。非言語的傳達適合於主觀性的情緒表現與傳達,其表現的方法有以肢體來表現或傳達的,如姿勢動作;有以圖畫語言﹝pictorial language﹞表現的,如記號、圖畫等;有以物體語言﹝object language﹞表現的,如服裝、廣告塔等。其中「圖畫語言」運用得十分廣泛,在我們文化、生活、技術中扮演重大的角色,如標誌、繪畫文字、圖表等均包含其中。

  視覺傳達設計則可包含海報、標誌、宣傳單、產品包裝、書刊設計,乃至於各類影像等。從時代的演進中,印刷術的發明是促進視覺傳達設計發展的主要動力,而照相與製版技術的進步則是推動視覺傳達設計的另外一大助力,等到電影、電視與電腦的興起,又使視覺傳達設計之進步產生革命性的變化。

  視覺傳達設計的方法,可以透過思考性與視覺化的過程來完成,思考性的過程是把的各種條件融入設計思考中,而擬出設計的概念;而視覺化過程則是將設定好的概念,經由圖像或文字轉換成視覺性圖像造形的程序,如字體、圖案、版面編排、圖表等都是視覺造形的具體表現,也正是視覺傳達設計具體的表徵。

丘永福《邀請卡片》,1995
13×38 cm,油彩‧銅版卡紙‧彩色印刷

資料來源:視覺素養學習網

 

視覺藝術在教學上的應用

 (1)當代視覺藝術教學資源的統整與建置

 A. 視覺藝術運用媒材資料庫

     就當代視覺藝術之教學而言,對於使用媒材‧技術的正確解釋與指導,是一大要項。惟因其種類繁雜,相關資料分佈廣泛,往往造成教學上的不便。為此,「視覺藝術運用媒材資料庫」將以網站專屬資料庫之方式,收集、分類視覺藝術之媒材‧技術,以及相關文獻資料、實物、樣品等等,並將研究成果彙編建檔,製作為「材料學及技術手冊」,以利教學參考使用。

B. 臺灣媒體藝術發展資料庫

     當代視覺藝術中,媒體藝術可謂新興創作形態,為視覺藝術教學上,不容忽視的一環。而「臺灣媒體藝術發展資料庫」將透過網站專屬資料庫之方式,針對國內既已發展的媒體藝術,彙整藝術家作品、展演資料以及媒體藝術技術,以期了解臺灣媒體藝術之發展脈絡與動態,為相關教學提供完善的資料建擋與作品舉證。

C. 臺灣當代視覺藝術教案設計資料庫

     相形於前述「視覺藝術運用媒材資料庫」與「臺灣媒體藝術發展資料庫」的教學資源彙整,「臺灣當代視覺藝術教案設計資料庫」將透過網站專屬資料庫之方式,以大學生為對象,進行臺灣當代視覺藝術之教學教案設計與教材製作。此點不僅可為「視覺藝術運用媒材資料庫」與「臺灣媒體藝術發展資料庫」達到教學加值的目的,更可為臺灣美術史之研究與教學發揮建全之效。

D. 視覺藝術創意教學資料庫

     對於未來四年為期「視覺藝術教學(科技)資源系統」之實施成果,將總體呈現於「視覺藝術創意教學資料庫」,並納入校方「E-ARTS-LEARNING」系統,達到教學資源共享‧共創之目的。

(2)當代視覺藝術創意教學內容的開發與實施

A. 當代視覺造形與數位雕塑教學實驗室

     當代藝術自二十世紀初以來,在媒材表現上產生極劇變化,不但日新月異,而且越來越多樣化。特別是受到科技發達的影響,新的材料、技術、媒介,與藝術的前衛精神、觀念、形式,彼此間不斷交互影響。傳統的藝術材料學,基本上已無法應付當代藝術層出不窮的新材料、媒材與技術問題——包括藝術品的前階段:「創作」,以及後階段:「保存維護」等問題。為此,「當代視覺造形教學實驗室」在課程中將研究並實驗新、舊材料與媒材、技術等問題,由師生共同進行實驗性創作。

     「數位雕塑教學實驗室」將研究以數位科技實現三度空間造形之技術。研發數位虛擬造形技術(軟體 3D modeling software 等之運用),以及敏捷原型機(RP machine,將 3D 數位圖像實現成為實體)的數位創作技能。為此,將首先針對目前已設有此項設備或教學課程的學院與研究機構,例如:美國西南大學的 Sarofim 美術學院、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藝術學院的空間模型研究室(PRSML)、美國紐約理工學院的藝術系、英國曼徹斯特大都會大學的曼徹斯特藝術與設計之研究與革新學院(MIRIAD)以及法國國立高等設計學院、英國曼特斯特(Manchester)Fine Art Sculptors and Technology-UK(Fast-UK)、美國 Computers and Sculpture Forum(CSF)、Digital Stone Project「數位石頭計劃」(CNC/Computer Numerical Control) 以及法國 French Ars Mathematica 等等,進行考察。並將其研究成果與教學方法,導入「數位雕塑教學實驗室」,由師生針對此新科技媒材,共同進行實驗性創作。

B. 科技藝術教學實驗室

     「科技藝術教學實驗室」將著重互動藝術之教學實驗,除導入相關媒材:紅外線、超音波、光線、溫度、顏色等感應器,以及控制器、3D滑鼠、訊息手套等設備,用以充實教學內容之外,將由師生共同針對科技藝術之未來,進行實驗性創作。

C. 文化創意設計教學實驗室

     「文化創意設計教學實驗室」將以培育學生之設計技能為重心,延伸其創意觸角,使其得以具備由純藝術創作跨入文化產業的銜接能力。為此,除開設設計課程外,亦將實施企劃、行銷等相關專業訓練,用以拓展藝術創意的版圖,開發創意之多重價值,並落實創意於產業與市場需求,而使創意走入生活。

D. 臺灣美術史教學健全計畫

     「臺灣美術史教學健全計畫」將積極建立教學支援師資群,除既有課程外,將透過主題式講座、田野調查實習、研討會舉辦及專書出版,發揮眾人之力,共同構築臺灣美術史之研究方法論,用以提升此學門的學術性教學品質,發揮重整臺灣美術史教學方向之效。

E. 美術館策展暨評論人才培育計畫

     按國外美術館員身份者,其工作內容包含美術研究‧典藏‧策展‧教育推廣,而其工作能力之培養,除源自藝術相關科系之教學外,實則多仰賴入館前的高等教育專門學程之進修。就學程科目而言,除西洋美術史、本國美術史之外,博物館學、材質學、第三外國語文、美術館實習等等,均是必修課程之一。而修習此學程科目者,除藝術相關科系之外,他類科系亦可進修,並在取得一定的學分、獲頒學藝員證書之後,通過美術館的公開甄試,順利成為服務美術館的一員。

     「美術館策展暨評論人才培育計畫」擬參考國外美術館員之培育現況,以美術學院為學程開設據點,並結合本校與連合大學之師資,共同開設跨校式學藝員學程。同時將以關渡美術館為主,實施與學藝員學程相關的「美術館策展實習計畫」(內含「策展實驗室:年輕策展人計畫」與「國際策展實習交換計畫」),設計具有層次性之實習方案,提供學生完整之實習環境,並將所學應用於實務,以培養理論與實務兼具之專精人才。

F. 交流學人與駐校藝術家

     為求健全前述「當代視覺造形教學實驗室」、「當代科技藝術教學實驗室」、「數位雕塑教學實驗室」、「文化創意設計教學實驗室」、「臺灣美術史教學健全計畫」、「美術館策展暨評論人才培育計畫」之教學品質,將積極聘請國內外專業人材、藝術家與學者,到校演講、或開設講座、或駐校指導。

G. 國際當代視覺藝術學習旅行

     為求改進現有教學內容、並且有效提升「視覺藝術教學(科技)資源系統」之教學品質,不論是教學者或是學習者,均有必要進行國外的實地教學考察與觀摩。「國際當代視覺藝術學習旅行」除與國際姊妹校——御茶水大學、東京藝術大學,進行師生之教學交流之外,亦將舉辦歐美等地之藝術相關大學、美術館之學習旅行,強化對於國際性當代視覺藝術之理解與吸收。

     就視覺藝術教學(科技)資源系統的整體執行方式而言,主要具有以下特點:

(1)採專業分工制,善用結合單位之教學資源。例如:教學單位「美術學院」負責各教學實驗室、各講座、各學程之課程開設;展覽單位「關渡美術館」負責相關教學之實習與成果展示;研究單位「科技藝術研究中心」負責各資料庫之專業建置咨詢與提供專案研究成果等等。

(2)著重「教學資源資料庫」與「創意教學實驗室」之間的互援與通用。例如:「視覺藝術運用媒材資料庫」與「當代視覺造形教學實驗室」,「臺灣媒體藝術發展資料庫」與「科技藝術教學實驗室」、「數位雕塑教學實驗室」,「臺灣當代視覺藝術教案設計資料庫」與「臺灣美術史教學健全計畫」等等。

3)各教學實驗室、講座、學程所進行的創意教學內容,相輔相成。例如:透過「當代視覺造形教學實驗室」、「科技藝術教學實驗室」與「數位雕塑教學實驗室」,可共構視覺藝術之創作前瞻;透過「臺灣美術史教學健全計畫」與「視覺藝術運用媒材資料庫」,可強化「美術館策展暨評論人才培育計畫」之本國美術史教學與材料學;而「美術館策展暨評論人才培育計畫」的「美術館策展實習計畫」,則可令學員針對「當代視覺造形教學實驗室」、「科技藝術教學實驗室」、「數位雕塑教學實驗室」、「文化創意設計教學實驗室」、「臺灣美術史教學健全計畫」的教學成果,進行策展與評論等等。

資料來源:視覺藝術教學科技資源系統

  

我的看法

       「設計」真的是一門很精深的學問,一個好的設計可以由簡單的圖形取材,成果卻能變化萬千。有時,可能會因為個人對色彩的喜好或對某一圖騰的偏愛,對某一視覺設計有不一樣的看法,或者見仁見智提出褒眨的意見。不過,一件設計作品從發想到完稿絕對是「專業」的呈現,更確切的說,每一件作品都是獨一而無可取代的,因為它蘊藏創作者的精神和生活知慧,是設計者多年素養所累積的精華。

     而視覺學習和我們的生活是脫離不了關係的,更別說我們是學特教的,大部分特教的小朋友都更迫切的需要視覺學習與認知和生活的連結。良好和豐富的視覺學習能夠為我們的生活帶來極大的影響,結合多重感官的刺激那收穫是無可限量的。 

  其中嶄新、意想不到的視覺表現,突破既有限制而達成視覺傳達注目效果的創意,我們都可稱

為「視覺創意」。裡面包含了兩大元素:

(一)創意思考:主要指改變想法、運用想法或是憑藉著想像力,以扭曲、逆轉、隨機聯想的方

式,發展出意想不到的創意想法,以產生一種新的觀念。

 (二)視覺創造:則是超越既有經驗,突破習慣限制,形成嶄新觀念的心理歷程並且賦予存在的意

義,從而形成具有發明新結構與經由想像所產生的意思。

 

如今所有看的到的廣告及標語都利用了視覺創意表達其中的意義,如果能多加思考延伸想必能為這個社會和自己的生活都能帶來不同的改變和樂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